【名師大咖】鐘情土木,“初心”不變,“匠心”不改——10大菠菜信誉担保网菠菜技术交流论坛院長郭正興教授訪談錄

發布時間:2020-06-05發布者:石城浏覽次數:1347

【人物導讀】郭正興,教授,博士生導師,10大菠菜信誉担保网菠菜技术交流论坛院長。擔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施工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全國高校建築施工學科研究會主任,《施工技術》雜志編委。郭正興教授參與和指導上海世博會主體館、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武漢東西湖體育中心體育場、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江蘇大劇院和南京奧體中心工程等衆多重大工程。郭正興教授團隊承擔國家天文台500m直徑射電望遠鏡索網結構工程反射面支承結構索網施工階段的技術支撐。榮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2017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提起舉世矚目的國家天文台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也就是俗稱的中國“天眼”,大家一定不陌生。以郭正興教授為首的團隊,就承擔了“天眼”反射面支承結構索網施工階段的技術支撐,解決了若幹關鍵技術問題。

郭正興教授是全國著名的施工領域專家,從事土木行業三十年來,他始終忙碌于科研和施工一線,并緻力創新,引領行業發展。近日,《成賢報》記者有幸采訪了郭正興教授。

 

求學曆程:努力過就不傷心,不努力會錯失良機

記者(以下簡稱“記”):能否請您簡單聊聊從小到大的讀書經曆?

郭正興教授(以下簡稱“郭”):我出生于江蘇啟東市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從小跟随父母在機械工廠長大。長期在車間耳濡目染,我對機械原理比較熟悉,車、鉗、刨等金加工工藝也比較了解。積累了初步的機械知識基礎,這對我後來在工程中設計一些工程機械裝備有一定幫助,這也正是知識融會貫通的魅力。

中小學求學階段正好經曆了文革特殊年代,所以真正學到的知識并不多。高中畢業後,我到農場插隊當知青,赤腳下河挖泥、挑擔施肥、肩背藥筒打農藥,一幹就是兩年半,吃了很多苦。所以,後來我成為“土木人”,上工地的那點苦就根本算不上什麼了。


 

記:1977年,中斷了十年之久的高考恢複,請問您當時的心情如何?又是如何準備考試的?

郭:後來,我到啟東發電廠當上了一名技術工人,但我并沒有滿足于現狀,1977年恢複高考後,立刻報名參加。當時,啟東中學也舉辦了補習班,但幾百人聚集在廣場上,站着聽課,效果很不好。複習備考完全靠自學,難度很大,而且也找不到合适的複習資料。後來,還是朋友幫忙從上海寄來了複習資料。就這樣,白天上班,晚上抽空看書,到1978年考上了南京工學院(現10大菠菜信誉担保网)。

 

記:請問您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是否一開始就選擇了土木工程這個專業?

郭:高考時,我一開始是想上美院、機械學院,後來填報南京工學院時第一志願是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工業與民用建築是第二專業。最終,被工業與民用建築(現在的土木工程專業)錄取。直到進校後開始學習,才真正接觸并了解這個專業。經過了40年,回頭看看,覺得土木工程專業還是不錯的。學好一個專業,培養了基本技術技能,有了新起點,隻要不斷提升自己,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記:當年您就在南京工學院學習,能否談一談求學和研修經曆?

郭:在那樣的年代,考進大學實屬不易。班裡的同學年齡最大的已經30歲,最小的才15歲,但每個人都安安心心地學習,非常刻苦。早晨六點起床看書,周末也不例外。考試前夕,五點半起床到教室占座。當時供電還不太穩定,所以每位同學的書包裡都帶着蠟燭,一旦停電,點上蠟燭繼續看書。正因為這樣的努力,大家進步都很快,大一時英語才剛入門,大二就開始用英文原版的材料力學教材了。可以說,那個年代經曆過文革的學生幾乎主要的知識都是在大學快速強化學成的。大學階段,我學習努力,成績也不錯,是班裡的班長,還擔任了學生會主席。我一直對自己說,努力過就不傷心,但不努力就會錯失良機。大學畢業後,我留校,三年後讀研深造,後來又去日本交流訪問了一年半。

 

科研感悟:創新是一種自覺的行動、要有良好的悟性

記:多年來,您一直在科研和施工一線,建築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您的科研也在不斷創新,走在行業的前列。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

郭:時代的發展遠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得多,比如土木工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也是極快的,要參與大型工程建設,我們必須跟上甚至要引領行業發展。當然,創新并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要接地氣。上世紀九十年代,我跟随導師做預應力工程,這是當時的先進技術。我很喜歡鑽研新技術,經常浏覽國内外的網站,了解行業發展新動态。早年在日本進修的經曆,也讓我對創新、産學研結合有更深的領悟。後來,我參加了很多大型工程,以橋梁為例,如長江二橋、長江三橋、蘇通大橋、潤揚大橋等,每一座橋梁都在不斷地運用和更新技術,如索塔實驗、混凝土抗裂、預應力質量控制等等。

我樂于接受新的挑戰,參加和指導不同的超級工程,與設計和施工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創新,南京的祿口機場2号航站樓、南京南站和南京奧體中心都是難度較大的工程,我也作為技術顧問參與建設。

創新是沒有止境的,最近我和無錫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進行科研合作,通過預制構件,像搭積木一樣建造裝配式的地鐵車站,這在國内軟土地區有基坑内撐條件下進行預制裝配是首創,相信能大大提高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期望通過創新來改變傳統的建造方式,讓中國的工程建設者減少艱辛的現場勞作,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記:你參與過衆多國家重大空間結構項目,能談一談您印象中最深的項目嗎?

郭:2002年左右,哈爾濱國際體育會展中心128米跨張弦梁屋蓋的建設成功,是我帶領團隊直接參與大跨空間預應力鋼結構的裡程碑式工程。此外,武漢體育中心體育館、上海世博會主體館和濟南奧體中心體育館等都是大跨度預應力鋼結構工程。中國人用自己的技術建造大型場館,這是令人自豪的事情。

 

記:能否介紹一下您所帶領的團隊在“天眼”項目中承擔的工作?

郭: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是世界矚目的中國天眼。它的主動反射面的支承結構為索網,共有6670根主索、2225根下拉索,主索網固定在直徑為500米的周圈環梁上,下拉索與地面促動器相連可主動控制整個索網的變形。FAST索網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網結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主動變位工作方式的索網體系。我們協助國家天文台開展工程實施階段相關施工技術的研究,也為承擔索網制造和安裝工程的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實施過程的技術支撐。

  


 

記:聽說當時的施工條件非常艱苦?

郭:天眼項目選址在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平塘縣位于貴陽市東南190公裡處,在偏僻的山區,當時的車程要接近五個小時,交通非常不便。有一天早晨七點半,我從機場一個人開車到工地,正逢雨季,路都被淹了,隻能繞圈,山上還有落石的危險。原計劃中午十二點能到,結果到下午三點多才趕到現場。第二天早晨五點半又摸黑出發,一個人沿着盤山路開車,再趕到機場返回南京,忙其他工作。做重大工程有苦也有樂。

  


記:請您談一談“天眼”項目實施中的一些故事?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郭:最早我是聽10大菠菜信誉担保网儀器與科學工程學院的一位老師告訴我,才得知有“天眼”項目,并且項目組正在尋找索網建造方面的專家。對這樣的高難度的挑戰項目,我非常感興趣,于是毛遂自薦,給項目組寫了郵件,并很快收到了邀請的回複。我用一周的時間,迅速查詢和了解了關于“天眼”項目的各類資料和信息,獲悉了研究的進展、困惑等。參加項目組會議時,我将我們團隊的設想進行了介紹交流。就這樣,我正式參與了“天眼”項目的工作。

工程中我們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索網的索疲勞問題,通過反複的試驗和研讨,最終将索疲勞試驗的高應力幅循環次數提升到110萬次。同時,在高差達到150米的山溝裡,空中編織這張直徑500米的“網”,施工難度也特别大。經過反複的讨論,我的團隊提出了一些創新的建造施工方法:對扇形區索的安裝可采用移動錨固平台,工人依靠錨固在移動平台上的纜索系統可以快速移動到索盤節點安裝位置完成安裝。同時,我還參與設計了斜爬升的特種吊籃,并在工程中成功應用,這其中也運用到了以前積累的機械知識。所以,從事土木工程這個行業,還得是“雜學家”,并且善于将多種知識融會貫通

 

從教心得: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再學習能力

記:談一談您的從教心得?

郭:為人師表,首先要熱愛教師崗位,還要起到引領作用。當年我的導師楊宗放教授無論在工程上有多忙,都會風雨無阻地趕來為我們上課,把工程中最新的知識教給我們,這一點也深深地影響着我。作為專業課教師,要有新思想、新觀念,要善待學生,用心幫助他們提高,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記:不少學生對您的評價“嚴師慈父”,對學生的學習您有什麼樣的要求?

郭:我一直強調,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最重要的還是培養他們再學習的能力,提升他們學習的内在驅動力。因而,我對學生都是相對寬松的“放養”式教導,平時會布置一些任務,讓他們按時完成并彙報展示,但并沒有提非常具體的要求。但學生們都覺得我有無形的威懾力,因為我會冷不丁地抛給他們一些任務,讓他們随時接受新的挑戰。如果不提升自學能力,不努力開拓視野,他們會跟不上我的思路和步伐。

 

專業設想:土木學子應建立新知識、新理念、新能力

記:提起土木工程,有不少人誤認為就是“搬磚”,請問您如何解讀這個專業?

郭:首先,國家正經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建設需求量還很大,還會持續很長時間。其次,土木工程專業的服務面很寬,大數據、雲平台、信息技術的發展,最終要落實到行業,都和土木工程息息相關。我們菠菜技术交流论坛通過專業綜合改革、建立土木與交通實驗實訓中心等,為的就是改變學生原有的理念,讓學生利用計算機BIM技術進行數字設計、制造、建造。我們培養的學生應該都是産業化的、具有信息技術的高端人才。

 

記:能否請您展望一下土木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

郭:時代在變化,裝配式建築是必然趨勢,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們一定能夠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從裝配房屋到裝配橋梁,再到裝配式地下結構,正在穩步推進,因而土木專業的學生一定要緊跟時代的變化,建立新知識、新理念、新能力,才有更為廣闊的就業市場。

 

記:請您介紹一下成賢學院菠菜技术交流论坛人才培養的目标和特色?

郭:成賢學院是應用型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對菠菜技术交流论坛而來說,主要有兩個培養目标:一、保持并不斷提升較高的考研率,學院每年的考研率達18%-19%。學生基礎知識紮實,考研積極性高,學院也将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學生深造。二、不斷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為社會輸送緊跟時代步伐、貼合企業需求的“高級技能工匠



記:菠菜技术交流论坛正在進行專業綜合改革,能否請您談一談有關情況?

郭:首先,在教師層面上,學院正在梳理新的理念,圍繞學院的四個專業對課程群進行調整,打通和共享部分課程,實施“大土木”計劃。

其次是人員激勵,鼓勵教師創新、科研和改革。學院綜合改革主要有幾大特色亮點:一是重點打造的土木與交通實驗實訓中心,中心設有裝配式建築模型、工程結構檢測中心、BIM實訓中心、VR實訓室、實訓操作考核區等,正在申報“江蘇省建築産業現代化實訓示範基地”。将來,這個實訓中心将成為裝配人才的培訓基地,在校生通過學習也能拿到實訓證書。二是明确方向,讓教師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讓學生培養有更科學的導向。三是打通培養,促進學院四個專業之間的融合貫通。


Baidu
sogou